每經實習記者 張瑩
下半年以來,節節攀升的煤炭價格將煤企拉出虧損“泥沼”,多家上市煤企三季度業績向好。然而,煤炭價格的飆升也使得下游的鋼鐵、火電和煤化工等行業承壓。上下游行業因煤價起伏,經歷“冰火兩重天”。
“從2016年10月下旬以來,僅僅兩周時間5500K秦皇島港口動力煤離岸價格累計上漲37元/噸。同期,山西大同車板煤價上漲20元/噸、內蒙古鄂爾多斯坑口煤價上漲19元/噸、陜西榆林坑口煤價上漲16元/噸。”陜西煤炭行業龍頭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陜煤化集團)副總經王增強如是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列舉近期煤炭市場行情。
上述市場行情下,陜煤化集團決定向下游六大電力集團主動每噸煤降價10元。王增強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稱,雖然降價會壓縮煤企利潤,但總體來說對今年業績目標的實現影響不大。
煤價下調10元/噸
持續上漲的煤價背后,是今年前三季度總體偏緊的供求關系。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共生產煤炭24.6億噸,消耗煤炭28.4億噸、進口1.8億噸。自5月份以來煤炭進口持續處于高位,僅9月份當月進口2444萬噸,同比增長37.6%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從陜煤化集團了解到,為響應發改委號召保證煤炭市場平穩,同時緩解下游電力、化工等行業成本上漲,業績承壓的問題,陜煤化集團將采取主動降價措施穩定煤炭價格。
具體為,陜煤化集團決定從2016年11月5日零時起,以目前陜煤化旗下各礦區的煤炭價格為基準,對華能、華潤、華電、國電、大唐、國電投這六大電力集團的鐵路動力煤價格一律下調10元/噸。而地銷及其他客戶并不在此次降價范圍之內。
王增強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“過高的煤價不僅不利于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健康發展,更不利于國計民生。”他同時表示,在目前煤炭供應偏緊的情況下,陜煤化集團旗下各個礦區及運銷集團要貫徹加大直供量、減少貿易量煤炭銷售的方針,以盡量滿足內部企業用戶及中長期戰略大客戶的煤炭供應。
事實上,主動降價出手穩定煤炭市場的不僅是陜煤化集團。記者從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官網得到消息,從11月3日起,神華集團、伊泰集團均將在現貨煤炭價格原基礎上下調10元/噸,而中煤集團也在同日表示,動力煤現貨價格將在現有基礎上下調10元/噸。
調價對煤企業績影響有限
盡管近期,多家煤企一面對煤炭價格進行降價“退熱”處理,一面響應發改委號召盡快釋放優質產能。但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煤企主動降煤價對今年業績雖有影響,但總體影響不大。
以陜煤化集團為例,集團副總經理王增強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盡管價格調整之后企業利潤降低了,但是對于達成今年總體盈利30億元的目標來說沒有問題,陜煤化集團旗下不光是煤炭企業,還有煤化工、鋼鐵、裝備制造、金融等產業布局。
對于旗下上市公司陜西煤業(601225.SH) 王增強認為,在主動降低煤炭價格的同時,企業內部采取優化管理措施,降低經營成本,提質增效,所以對業績目標完成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。另外,陜西煤業旗下位于陜北的多個煤礦由于開采技術先進,生產成本并不高,這也是企業盈利的有利保障。
此外,王增強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透露,隨著國家對長江以南貧瘦礦區的整治關停,為陜西優質煤炭開拓川渝煤炭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。加之河南等產煤大省近年來電力裝機擴增,以及環保等方面的考慮,陜西低硫、低灰的環保煤炭逐漸加入河南電力、鋼鐵企業的供應商行列。